|
充电桩营业额减了八成,能借新基建再掀热潮吗?充电桩营业额减了八成,能借新基建再掀热潮吗? 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充电桩受益于正常的政策,但新的基础设施需要更精确的补贴 收入下降了近80%,受此影响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今年春天并不容易。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年收入不低于数十亿的新型公共服务行业。 《财经》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数据。今年2月疫情最严重时,加上春节长假,我国大量注册充电桩的营业额仅为日营业额的20%左右。一方面,有压力的收入,另一方面,没有降低成本。此外,受疫情影响修建新桩的计划也被推迟。 近几年来,充电桩行业在对民营企业开放准入门槛后,发展迅速,提前5年完成了国务院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这一行业催生了不同的商业模式玩家,他们正从赛马圈地的粗放式发展转变为精细化运营的关键时刻。 流行病打乱了计划。劳动力、地租、银行利息,这些都在烧掉充电桩企业的现金流。最麻烦的是,由于疫情的影响,防疫设备和维修人员的短缺将制约设备维修的效率。这不仅涉及用户体验,还涉及安全性。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徐燕华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充电桩产业还很脆弱,希望大家关注,对其发展给予很好的支持。”,并对疫情期间的收费量给予一定的专项运营补贴;面对收费桩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帮助行业生存。 充电桩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设施产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3月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当日,央视新闻在节目中显示,新基础设施建设七大领域和产业链定位为:5g基础设施建设、特高压、大数据中心、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充电桩行业再度火爆。根据wind的充电桩指数,充电桩指数在5个交易日内上涨了7%。 同时,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智能充电网络可以成为智能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的基础设施概念,如G、互联网、信息化和智能,都可以在充电桩场景中聚合。 值得注意的是,新基础设施的政策细节尚未发布。如何准确高效地支持充电桩行业的迭代升级,而不是泛滥成灾让投机者浑水摸鱼?如何设置一个合适的门槛,寻求最大的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同时避免有人“玩票”带来的风险,是决策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疫情已使居民闭门不出,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充电桩行业受到重创。 重资产充电桩产业链正在努力过冬。受疫情影响,出行人数减少,导致充电桩收入下降;审批程序暂停,审批项目难以启动;此外,疫情使人们趋于保守,投资信心受到阻碍。 据《财经》记者获得的权威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我国多个注册充电桩的实际营业额仅为日营业额的20%左右。 虽然收入下降,但成本并没有下降。劳动力、地租、银行利息,这些都在烧掉充电桩企业的现金流。最麻烦的是,由于疫情的影响,防疫设备和维修人员的短缺将制约设备维修的效率。这不仅涉及用户体验,还涉及安全性。 此前,充电桩行业整体堪称高歌猛进。 2014年国务院给充电桩发展下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建充电站1.2万座;到2025年,建成3.6万座。据记者不完全估算,按照每辆电动车30-40度电,平价电价按照0.8元/度计算,每个充电站有5个有效使用的充电桩,到2025年光从运营角度来看充电桩产业每年的营收规模可达百亿。 同年,民营资本被获准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领域。一批头部玩家开始重资投入,产业开始高速发展。 如今,疫情让高速前行的充电桩行业,重重踩下了刹车。 “充电桩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应该予以更多支持,”许艳华补充称,希望能尽快下拨此前的建桩奖补资金,细化新阶段下充电桩奖补政策细则,地方财政也应鼓励配套建设私人充电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