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进入壁垒分析一。充电桩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 技术和人才障碍 汽车充电桩是集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和“个性化”产品。它要求研发设计人员具有很高的理论基础、技术技能和实践经验,因此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多学科、多线,只有以行业新技术人才为保障,才能立足于行业。由于缺乏具有丰富研发、设计、销售和服务经验的人才,新企业很难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实践经验要求。 (2) 资格壁垒 为保障电力和电网安全运行,电力系统对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实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和资质审查,其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和电力行业标准,产品质量必须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的国家试验单位出具的合格的型式试验报告,如原国家电力公司按文件要求出具的输电等,直流操作电源必须是通过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开关站型式试验的产品。这将对新企业形成一定的资质壁垒。 (3) 营销网络与经营经验障碍 汽车充电桩基本上都是非标产品。电网公司、所属各级电力公司和电厂对设备的要求不同。厂商在定制产品之前,必须有成熟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并对各地区客户的操作习惯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厂家需要有多年的设计、运营和服务积累经验,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从销售的实际情况来看,没有规模能力、技术水平、供货历史、营销网络和售后支持等综合优势的新厂商很难进入这个行业。 (4) 金融壁垒 汽车充电桩行业独特的商业模式要求制造商必须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保持一定的库存,而且回收期长;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企业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究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以及企业没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或支持将难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汽车充电桩行业在汽车充电桩行业存在一定的资金壁垒。 2。充电桩行业五年规划现状及未来预测 长期以来,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重要因素。在“新基础设施”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已成为七大领域之一。 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产业仍处于攻坚克难、跨越障碍的关键阶段。新基础设施以充电桩为主要内容之一,可以说进一步稳定了行业预期,增强了行业信心。 未来,在政策和资金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将涌现出更多新技术和商业解决方案,弥补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不足,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便利性,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 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充电桩已达1.219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16000个,私人充电桩703000个,车桩比约为3.4:1。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汽车销量的25%左右,保守预测,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700万辆。充电桩还有很大的缺口。 按照“新基建”的规划,2020年将计划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到2025年建设超过3.6万个充换电站,全国车桩比将达到1比1。根据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10年,中国新建充电桩将达到6300万根,将形成超1万亿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新基建”推进了新能源充电桩的建设,这将大幅改善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新基建”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大对充电桩项目的支持力度。北京市就2020年度新能源小客车公用充电设施项目建设投资补助资金申报下发通知,明确补助对象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已建成并投运的社会公用充电设施,还将继续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公用充电设施的建设投资,给予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支持。此外,海南、广西、山东等地也相继出台了新的充电桩支持政策。 |